返回

我在三国逆转乾坤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16章 重归蜀土的刘禅2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因为他们大多自出生起便不知双亲何许人也,就算有幸拥有母亲,也在刚懂人事之际就被区别开来。

    身强力壮者被选入部落兵役,体弱者则被弃置奴隶堆中任其自生自灭,或者被贩卖,抑或劳累至死。

    返回汉土后,他们那异于常人的容貌使他们难以融入汉族社群。

    这份源自祖辈间的深仇大恨,即便与他们自身并无瓜葛,却与他们的面庞息息相关。

    随后,魏延的话语证实了刘禅的猜想并未偏离事实:

    “糜芳先前已归来过一次,带回数万人口,其中大多数正是这般身世的奴隶。我们倾尽军粮以挽救这批垂死者,如果不是南中恰好有牛羊贡品送往成都,又被诸葛亮火速转送至汉中,只怕我汉中都要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。

    而这仅仅是糜芳运送的第一拨‘货物’,这小子在雍凉之地不知干些什么,不运战马,也不要牛羊,偏偏搜罗这些在当地俯拾即是的奴隶……”

    每隔两月,便有数百户凡人家族被送至此处,其中还包括了不少来自武都与阴平的修炼逃亡者,寻求庇护。这一番景象使得汉中之地顿时变得喧嚣非凡,连黄权这位修为高深的大能也亲自前来坐镇,试图安定民众心神,然而此刻我军的灵粮储备却已岌岌可危,仅能维持当月所需!

    魏延的言语虽淡然如水,但刘禅仍能从中感受到其内心的怒火澎湃。

    所谓当月灵粮,对于修士而言,不仅不足以支撑战事所需,便是日常修炼亦得提心吊胆,唯恐士卒因粮食短缺引发动荡。

    然而这并非魏延愤懑的根本所在,真正令他忧虑的是汉中的防线——由他开创的独特修炼阵法:实兵错守。

    “实兵错守”,这个名字听起来颇为神秘,以刘禅的理解,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后世塔防修炼阵法的雏形。在各处要塞或咽喉之地设立修炼据点,派遣修士驻守,并构建起一道道防护屏障。

    与后来姜维所运用的敛兵聚谷截然不同,实兵错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局限于单一城池的防守,而是着眼于整个汉中的地理格局,于山川险要之处设立一座座关隘和修炼营地,并派出兵力常驻。

    在当时的汉中,此法可谓深受推崇,因其强大的防御效果令人称奇。然而,它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短板:需大量修士参与,魏延欲在整个汉中境内布设这样的修炼阵法,而且这些修炼营地不仅仅是防守据点,更是一处处自给自足的生活区域,修士们只需专注于修炼与防守,甚至耕种之事也由他们自理,足以满足自身所需。

    然而如今时移世易,络绎不绝的难民涌入汉中,这片土地被迅速填充起来。他们并非修士,但却极大地推动了汉中民生的恢复,一座座城池也随之焕发生机。

    然而随之而来的压力也让所有人感到了恐慌。尽管目前人数尚不算太多,魏延只得临时将难民安置于各个修炼营地周围,命令麾下弟子加倍警惕,同时分出精力看顾他们。朝廷赐予他们田地,从成都运来充足的种子、耕牛及农具,再派遣专人协助他们在此落地生根,勉强度日。

    但难民的流入不会停止,今后必将会源源不断,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汉中的城池之中。届时,成都不说,魏延必须在坚守实兵错守的基础上,重新强化城池的防守力量,以防难民中出现任何不稳定因素。

    然而魏延手上并无足够的人手,而成都同样无法给予支持。如此一来,此次刘禅看似主动之举,实际上是将魏延的实兵错守无意间推向了后期敛兵聚谷的境地——废弃原有的关卡防线,直接退守城池。若魏延面对这般局面仍能保持冷静,刘禅觉得自己恐怕都不会相信。

    “咳咳咳……”刘禅频频向简雍递眼色,希望他能出谋划策,缓解当下困境。然而当他看到简雍带着邓范等人悠哉游哉地跑到远处时,他知道这个指望只怕是要落空了……

    哼...刘禅感到喉头一阵剧痛,仿佛喉咙里蕴含着血丝,他不由得尴尬地望向魏延,这位文长将军,“文长前辈,此事乃是我思虑不周全,未曾料到糜芳将军竟隐藏如此深厚的修为......”

    殿下若不知子方真人有这般神通广大,又怎会命其带领张苞执行如此重大之举,更何况是在这般生死攸关之际呢?

    魏延毫不犹豫地勒住坐骑,停在刘禅身侧,直接截断了他的辩解,让刘禅一时语塞。

    随后,魏延冷眼扫过身边的亲卫,示意他们自觉远离。简雍则含笑带着邓范等人退至一旁。待确认四周无人能窃听他们的谈话后,魏延才正色言道:

    先前的天谕,在下视如废纸一般。子方真人此举,不过是欲抬高殿下的威望而已,他并非愚钝之辈,自然清楚我并无治理黎庶之能,故此唯有与殿下联手。

    对此,在下并不责怪他,亦无意责怪。在下同样愿意与殿下共谋大计。

    然而,殿下需承诺,在一年之内务必妥善解决汉中的危机!

    魏延话语坦诚,直言无讳。若此番言语传入朝廷,即便他的那位先皇父亲再宠爱于他,也无法容忍,必将召他回成都严

第116章 重归蜀土的刘禅2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